在硬件条件已被固定的情况下,文书可以说是唯一可以改变申请结果的软件了。申请因为文书写的太烂而被”全拒德“的案例数不胜数,但如果留学文书写的非常漂亮,获得”大满贯“也绝对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千万不要小看留学文书!那么长话短说,怎么样才能写出精彩、漂亮的文书呢?读完这篇文章,保证能让你有所收获,想学的多就耐心看完哦! 一、文书内容
首先了解一下申请材料,文书主要有3份,CV、推荐信、PS。除了文书之外,还有成绩单包括GPA、语言成绩比如GRE、GMAT、雅思、托福等。先做一个假设,我们就是录取委员会的教授,现在要根据学生的材料集中讨论并给出建议。第一个我们看的是简历,可以知道学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尤其是专业相关的经历,这样就对学生的整体水平有一个大概印象。第二个就是看推荐信,有哪些推荐人,推荐人是怎么评价学生的。比如他的科研指导老师是否认可他的科研能力,是否认为学生的科研能力比同龄人更加优秀,或者职场领导是否认为学生能在职场高质量完成工作,并且认为学生在未来职场中能够有所成就。接下来是看成绩单,了解学生的知识架构、课程背景,对于国际生来说,教授会担心他能否适应英语的学习环境,还需要知道他的GT成绩。
现在基本对学生有一个判断,接着会询问学生为什么要读这个专业,为什么觉得自己有能力读这个专业,是否有清晰可靠的规划,为什么会选择我们学校这个项目。看完材料之后,我们基本上可以判定这个学生的level,决定是否录取这个学生。这样下来整套评审流程就结束了,从这个流程中我们会知道教授的关注点是什么,反过来倒推,我们可以知道文书写作中应该需要注意哪些点。
图:语言成绩 二、文书价值
可以用三个词来总结文书的价值,丰富、全面、立体。丰富指内容要充足;全面指不能只限于描述专业内容,当然,专业内容是核心;立体指文书材料要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立体的申请者形象,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整个材料很零散、浮夸,如果逻辑上有漏洞不够具体,学校那边肯定是”NO“,不会拿到录取。学校在判断申请者能力的时候会考察申请者的目标,是否与学校培养目标一致,申请者的能力离目标还有多远,学校能否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学校会考察申请者和项目是否match。所以我们总结下来,写文书要体现自己能够达到学校录取标准的话需要注意三点:一是体现现有的成就;二是现有的能力;二是目标和规划。很多人把现有的成就放在最重要的一点,但是在文书材料里面所能体现的更多的应该是阐述能力,在做科研、做实习期间是否对专业有所思考。学校更多是考察能力和规划,也就是学习潜力。已有的成就摆在那,无法改变,而且成就大多数人都相差无几,对专业的思考以及个人生涯的规划是能够让学生最具辨识度的,这也是在文书写作中可以突出的。
图:CV样板
三、申请材料相互作用,使效果最大化
然后,每一份申请材料都应各自发挥它们在申请中的作用,而千万不要想着让简历同时兼顾PS或者WS的作用。GPA用来展示你的一般学习能力;GT不用说,用来说明你的语言及思维水平;WS展现科研水平;CV说明履历与重要成就;PS说明卓尔不群的特点;WE阐明对目标学校的理解及自己的诉求。
第三,不同的文书各司其职,抓好它们各自的特点,就能形成一套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文书组合。有些人对文书的重要性做过排列,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每一个都应该严阵以待,因为每个都可能成为木桶的短板。
第四,申请材料要做到相互关联、相互照应。比如CV里着重强调过的一个作品,可以在WS中有所体现,否则会给人”虚晃一枪“的感觉,让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及含金量。某项重要工作经历,在PS中可以通过主观描述,说明一下在这个阶段自己的心路历程,自己的收获、感悟等等。所有申请材料的内容可以相互佐证,比如你的老师写推荐信说你的排名是中等偏上,而你自己的PS里说自己是TOP5,这样很难让教授信任你,这样的申请材料无疑是最失败的,你PS里最突出的优点最好在推荐信里有所反映。
第五,文书的功能组合并不是内容重合,更不是相互取代。很多人把应该写在CV里的东西放在PS中,这是不可取的。简单来说,CV更客观一些,更骨感一些;PS更主观一些,更丰满一些。这其中又涉及到分寸的把握,CV中的”料“不够硬,PS中也不要通过口吐莲花般的描述去弥补,因为这样非常容易越描越黑。 第六,在文书撰写过程中,不要忘记了自己的定位。如果你想塑造一个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媒体从业者,看一看你表述的内容是否丰富完整,自己是否在这些重大事件中扮演了独当一面的角色?自己的参与程度是否足够深入?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对自己的成长又起到了哪些作用?如果自己觉得实在过于牵强,那就应该考虑重新给自己进行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