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语言学习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一些语言学习策略; 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与风格在语言习得的成效中也占有很大比重[1]。文秋芳曾指出,学习策略因人因时而异,对英语成绩有明显影响,有意识地调整学习策略是取得成功的关键,策略训练能帮助学习者英语学习更有效率[2]。从英语学习策略的角度看,学习策略的应用水平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3],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是语言学习者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最好体现。文秋芳将学习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传统语言学习策略和非传统语言策略为标准,将语言学习策略归入两个次类,这两类策略的分策略是传统语言学习策略,包括形式操练策略、准确性策略、使用母语策略,非传统语言学习策略包括意义操练策略、流利度策略以及回避母语策略。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语言应用技能,http://www.ukassignment.org/ygkczy/ 从理论上讲,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是人的素质、修养、能力的综合反映,其基础要素至少包括心理素质、文化知识修养、逻辑思维能力、交际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4]。对于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前提就是通过使用各种策略培养英语表达能力。鉴于此,笔者根据文秋芳老师的学习策略理论总结出七种适用于口语学习的策略: 管理策略、形式策略、意义策略、准确性策略、流利度策略、依赖母语策略和回避母语策略。并根据这些学习策略设计了“英语口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以某大学四个年级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英语专业本科四个年级学生口语学习策略的发展模式和偏爱倾向。 二、研究设计 ( 一) 研究目的本文研究主要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 英语专业一至四年级学生口语学习策略使用( 类型、频率) 是否存在差异?( 2)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策略是否存在一定的发展模式?( 二) 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某高校英语专业四个年级的126 名学生,其中大一学生 31 人,大二学生 30 人,大三学生 35 人,大四学生 30 人。( 三) 调查工具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为了准确真实地了解英语专业一至四年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的真实变化,依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笔者以七种学习策略为基础设计了一份英语口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对某高校英语专业四个年级学生的口语学习策略情况进行研究,该问卷共 25 个题目,其中管理策略 8 个,形式策略、意义策略、准确性策略、依赖母语策略和回避母语策略各 3 个,流利度策略 2 个。本项研究发出问卷126 份,收回有效问卷126 份。问卷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用5 级分制为每一项策略打分,1 表示“从不这样做或几乎不这样做”,2 表示“一般不这样做”,3 表示“有时这样做”,4 表示“一般这样做”,5 表示“总是或几乎总是这样做”。( 四) 数据的处理我们对问卷的结果输入 SPSS 12. 0 软件,对问卷的结果进行处理。使用到的统计方法有数据描述统计、样表信度分析、配对样本 T 检验。 三、数据分析 ( 一)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发展模式如表 1 所示,在管理策略使用方面,大二学生的使用频率高于大一、大三年级学生,而大四学生则高于大三学生,由于 T - test 比较得出的 probabilities均大于 0. 5,故在大一和大二、大二和大三、大三和大四之间的管理策略使用方面并没有显著区别。如果将四个年级的学生看做一个群体的四个大学学习阶段,那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管理策略在大学入学前就已经形成。在形式策略使用方面,大一学生使用频率高于大二学生,而大二学生也高于大三学生,到了大四阶段,学生使用的形式策略频率高于大三学生,也就是说,形式策略的使用在大学前三年呈递减趋势,但大四阶段形式策略的使用频率有所反弹。但由于各年级比较的 probabilities 都大于0. 5,故在大一和大二、大二和大三、大三和大四之间在形式策略使用方面并没有显著区别,在中小学阶段所受到的传统教学方法导致了学生形式策略的使用。在意义策略使用方面,大一学生使用频率低于大二学生,大二学生使用频率高于大三学生,大四学生使用频率高于大三学生。由于各年级比较的probabilities 都大于 0. 5,故在大一和大二、大二和大三、大三和大四之间在意义策略使用方面并没有显著区别,尽管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英语专业学生需要提高自身交际能力,他们很少有机会将英语用于实际的交流当中。在准确性策略方面,大一学生使用频率高于大二学生,而大三学生则高于大二学生,大四学生高于大三学生。一方面,对于大一学生来说,由于担心说英语时犯错误,他们特别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对于大三、大四学生来说,语言能力的提高使他们能够在交谈中准确地交谈。由于各年级比较的probabilities 都大于 0. 5,故在大一和大二、大二和大三、大三和大四之间在准确性策略使用方面并没有显著区别。在流利度策略方面,大二学生使用频率高于大一学生,大二学生则高于大三学生,大三学生则高于大四学生,显然,流利度策略的使用在大学四个阶段有一定的变化,但是由于各年级比较的 probabilities都大于 0. 5,故在大一和大二、大二和大三、大三和大四之间在流利度策略使用方面并没有显著区别。在依赖母语策略方面,大一学生使用频率高于大二学生,但差异并不显著; 大二学生使用频率高于大三学生,0. 003 的概率小于 0. 05,故两个年级的学生在依赖母语策略方面有显著差异; 在大三、大四学生之间依赖母语策略使用的差异性并不显著。不管是 L2 语言习得还是课堂上的外语学习都是建立在已经有了 L1 系统知识的基础上,都对母语存在或多或少的依存关系; 从对第二语言资料的处理过程来看,母语在每个阶段都会起一定的作用[5]。相对来讲,大三学生需要选修英美文学、翻译、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等专业课程,所以,他们需要借助母语来吸收新知识,所以依赖母语策略使用频率较高。在回避母语策略使用方面,大一学生使用频率高于大二学生,而大三学生高于大二学生和大四学生,但是由于 probabilities 都小于 0. 05,故四个年级在回避母语策略使用反而并没有显著差异。( 二) 口语策略使用偏好如表 2 所示,四个年级学生均呈现出对形式策略的偏好,且 probabilities 均小于 0. 05,故四个年级的学生在形式策略和意义策略的选择上具有差异性,也就是说,与意义策略相比,四个年级的学生更偏爱形式策略。传统的教学方法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同时有限的英语环境使学生更多地采用形式策略以弥补意义环境的缺失。与准确性策略相比,大一学生更偏爱流利度策略,但这种差异性并不显著; 大二学生也更偏爱流利度策略,这种差异性显著; 大三、大四学生均偏爱流利度策略,但差异性并不显著。外籍教师对学生语言的容忍,受到他们的鼓励,学生则更偏爱语言的流利度,但这种差异性只有在大二时期比较明显。在依赖母语和回避母语策略方面,大一、大二学生均体现出对母语依赖的偏爱,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 大三学生则更偏爱回避母语策略,而且这种差异显著; 大四学生也偏爱回避母语策略,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 四、结果与讨论 T - test 结果显示,英语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在七种策略使用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策略没有一定的发展模式,尽管在母语依赖策略方面,大二与大三学生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由此可推断,四个不同年级的学生都采用七种策略,这也说明策略的使用在大学之前已经形成。在口语学习策略偏爱倾向方面,研究对象中各年级学生均偏爱管理策略、形式策略和流利度策略;一、二年级的学生偏爱依赖母语学习策略,而三、四年级学生偏爱回避母语策略。以下原因可能导致了这样的研究结果:( 1) 英语水平影响策略的使用。例如,一、二年级学生采用依赖母语策略高于回避母语策略; 三、四年级学生采用回避母语策略高于依赖母语策略。http://www.ukassignment.org/ ( 2) 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导致这样结果的出现,语言学习者不能摆脱小学、中学的学习经历。由表可见,四个年级的学生更多采用形式策略而不是意义策略,同时,由于缺乏语言学习环境,学生更多采用形式策略以弥补意义学习策略的不足。( 3) 尽管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提高并具备较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但事实上,无论是自身原因还是外在原因,他们很少有机会将英语运用到现实的语言交际中。( 4) 与其他年级相比较,由于参加各种各样的课程,如英美文学、翻译、高级英语、英美概况、写作、辩论、跨文化交际等,大三学生语言输入较多,从而导致他们更加依赖母语。( 5) 外籍教师对学生能够采取宽容态度,鼓励学生多说,他们注重语言的流利性,受外籍教师的影响,学生更偏爱流利度策略而不是准确性策略,但是这种差异只体现在大二学生中。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管理策略、意义策略、形式策略、流利度策略、准确性策略、依赖母语策略和回避母语策略都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习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采用不同的口语学习策略。作为语言教学的指导者,教师需要引导、培养学生使用各种策略; 同时,语言学习者,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更好地利用各种口语学习策略。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由于受区域、样本数量、学生水平、测试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口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只是一项基于英语专业口语学习策略的探索性研究,结果有待更多实证研究的验证和支持。#p#分页标题#e# |